我喜歡這個想法——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反常的想法。這就是我喜歡的原因——不知道我們要去哪裡。......如果你在做之前就知道要做什麼,那就不要做。........法蘭克·蓋瑞 Frank O. Gehry
屋頂這個自古以來未曾脫開於牆體的建築元素,在當代建築中也如同地板可以不再是平的一樣的開始解脫於牆的束縛。從建築史的角度來看,西方建築的屋頂一直都是以密封住建築為目標而存在著,因此與牆產生了強烈的連續性,屋頂並不大過於建築的連接。而東方木建築的屋頂,卻是與牆保持著相當分離的關係,屋頂始終大過於建築,以巨大屋頂而產生遮罩性,這些的突簷的儀式性與遮蔭功能並存著,保護住怕水的木結構,屋頂在東方建築中,佔據著龐然的地位,並且可以以亭的模式單獨地存在著,或者以廊、樓、塔、閣等不同面向出現著,亭且是東方建築獨有的建築形式。
現代主義建築最大的貢獻可以說就是消滅了屋頂這件事,因而形成了視建築為一整體的一體性美學觀,而這樣強烈的整體觀佔據著當代建築審美的重要位置,建築學院與評審權威欣賞與接受一個整體而整全的形式,在當代的建築設計中仍堅守著這樣的構成觀點,而不受解構所帶來的關係拆解影響。屋頂與建築分離而二元存在地各自表述,在近代建築中在設計上將屋頂視為分離而獨立的設計,完全不甩建築主體為何的,算是解構主義大師 法蘭克·蓋瑞 Frank O. Gehry,在他的建築中,屋頂與牆體各自尋找各自的自由,而沒有任何的依附關係,屋頂只是為了自身的存在而存在,而在這之中找到了建築的自由。
這個建築的屋頂浪型屋頂與底下的貨櫃堆疊各自發展,而產生出了介於這兩者間的開放空間,設計上屋頂與建築二者二元分離而對立,但同樣的走在設計的浪潮上,一端是當代風行的工業模矩的貨櫃屋、單元分子式的自由堆疊語彙,一端則是數學函數曲線的數位形式,雙腳踩住設計的浪潮,建築設計操作著各自的形式而結合,似乎提示了這個時代的建築確已無所謂了形式上的整全,反整體、反語法、反盒體,這個元素分離的建築時代確實已經到來。
這是理解分離這個概念在建築中如何作用的案子。許多的建築創新,皆來自於基本建築元素如屋頂、牆、地板的分離。屋頂與建築的脫離這件事,是這個建築的有趣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