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是一種同時存在的秩序。.....哥特佛萊德 萊布尼茲 Gottfried Leibniz
十七世紀德國的數學家與哲學家 萊布尼茲(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在他的絕對時空論(Absolute Theory of Space & Time) 中曾說:「空間是一種同時存在的秩序。」,雖然這個描述指涉的是物理與數學上的思考,但似乎可以用到建築上來說明『均質空間』的這件事。如果說一般建築是個方盒的空間,差別的只是盒子的形狀、大小、甚至是盒子的材質、式樣這樣外觀上的差別,但人在這樣的盒子中的某一點,特別是在現代的樓板堆疊式建築中,盒子的空間形式特質與內部無法關聯。均質空間的概念,是在整體的空間中創造出能均質滲透到整體各處的建築形式,而產生出同時存在的秩序。建築在這樣的概念下,如果想像人是隻螞蟻的話,建築從過去的盒子設計,可以說類比於均質的海綿的設計,差異的是這些海綿的孔隙、密度、形式與建構模式。均質空間使得建築在每一局部,都有著相同而連續的空間特質,而產生出了空間的均質性。而伊東豐雄在這個圖書館之後所設計的多摩大學圖書館,同樣是追求著均質一事上的設計,而可以說是伊東豐雄除了『衍生的秩序』之外另一個追尋的重要建築目標,而均質空間也成為世界當代建築重要的意念。
美國建築師法蘭克 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 於1936年在芝加哥設計了SC Johnson 辦公室,辦公室採圓型獨立柱陣列設計,日光從圓形的柱頭縫間落下,創造了當時被稱為美國最美辦公室的建築,一個大型而均質的空間。而這個建築中所隱藏的『均質』這件事,在當時倒是並未受到太大的著墨與注意,而將焦點集中在了光影與幾何形式上。
圖書館的設計一直都是建築設計史上重要的一個篇章,和美術館並列常常是每一個世代能改變觀念的建築型態,常常經由一個圖書館的設計,而開啟了一個新的設計理念。人類早在西元前三世紀即有圖書存放的空間,隨著修道院成為知識中心,圖書館的建築便多以哥德式建築為範型,以高聳空間圖書存放來作為圖書館設計的中心主題。而到了十八世紀,圖書館以創造出巨大單一量體的閱覽空間,作為圖書館的閱覽空間創造為主的設計。例如法國著名建築師亨利‧拉布魯斯特(Henri Labrouste, 1801-1875)設計的巴黎聖日內維夫圖書館(Bibliothèque Sainte-Geneviève, 1843-1851)、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Rue de Richelieu, 1858-1868)、大英圖書館等,以高聳巨大的空間,成為那個時代圖書館建築的空間範型。
這是理解空間中『均質』這個概念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