阪 茂 /2017
建築並不是以自由、幻想的想法進行設計。它是關於發現和建立自己的原理,某種規律性-尋找適用於建築物自身的獨特公式。...…….阪 茂
自由,這個幾乎是這十年來建築界創作上最重要的關鍵字之一,但只要建築自由任意排列就會達成建築的自由嗎?有些時候我們很會看見一些無緣由的自由排列,當那個自由與機能、活動的原理無關時,建築會因為機能、自身命題與甚至基地而具有獨特性,建築要基於這些獨特性來找出自身的規律性,繼而建構出在規律性上的自由。在這個案子中,建築的自由與台南在地的街道感、美術館的基本命題契合,產生出的自由才能打動人心。
擅長以紙管與木構作為建築材料的阪茂,在過去的作品中一慣是在探索著材料構造的樣貌,秉持著尊重材料特質,構成中展現理性與高度結構特質,這裡所謂的結構是指與自由相反的構成特質,大木構具有一定的構成邏輯語法,而非自由的,他過去的幾個作品的建築性是關注於在大木構造上的創新,如龐畢度中心Metz分館、或是逆富士、瑞士Swatch 總部等,透過構造呈現出建築的原理,透過構造呈現那個獨特的公式。而在台南美術館設計案中,雖然不見阪 茂標誌性的原木大構,但在空間配置上卻展現了關於美術館空間本質的原理。為了展示控制的需求,美術館的空間向來是黑盒子空間,美術館在空間上的本質命題向來是關於黑盒子間的組合串連與採光之間的問題,集中與分離之間排列組合,不同小盒子之間的開放串連而產生出如同街道般自由的空間,與一般美術館需創造大型空間展場的概念不同,它將空間分離,雖然某程度會限制大型展覽的可能,但就是市民活動而言,能夠在外部自由的穿梭活動交流是更為重要,達成空間的自由。
這是一個理解自由規律性 Rhythmic Freedom這一矛盾命題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