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建築旅學-結構-細節-新北 鶯歌陶博館新鶯橋

簡學義


神在細節中 ...... 密斯 范德羅 Mies van der Rohe 



結構美學是陸橋美學的本質,結構美學是以形式的設計來解決力學的需要。橋樑建築是力學的根本,基礎的力學彎距圖即是由分析一條限性所構成的力學,兩個端點及一段直線的力學構成。而因為陸橋的輕巧特質,便成為橋樑力學實踐上的一個重要場域,人類在橋樑設計上的幾次突破,即是來自於對於陸橋的創新。而陸橋因為單一的動線功能,因此結構設計便是陸橋設計重要的本質,缺少的結構上的創新,陸橋就只會剩下形式上的琢磨了。


橋樑的結構接點,是建築細部上重要的部分,特別是鋼構建築,橋樑是由一個個單元的鋼構件組合而成,只要有鋼材構件組合的地方,在設計上就會要考慮接合方式的形式問題,與一般橋樑沒經過細部設計不同,觀看一座橋要觀看每一處接點的設計,在每個細部上展現力學與構築細部的態度,以及如何將這些構件共同建構出秩序的韻律。每一個元件之間的接合即是一處宇宙,既是結構也是構築的,而建築上的構築就是關於材料怎麼『接』的這件事。這座陸橋在每個接點都做了因應力學的細部形式設計,從柱頭到柱身、柱頭到拉桿、橋體與扶手、每一個連接的細部,都做了力學與構築上的著墨,甚至連排水管也都經過特殊的設計,產生出重複變異序列 (differential dupulication)的細部韻律。


這是一個難得可以觀看到結構與細部的建築。